张大千最重要的山水巨构之一——《青城南望》图
《青城南望》
《青城南望》描绘了画家站在天苍峰南面瞭望青城全景的自然景象,作于1944年,为五尺宏幅,气势恢阔,是1940年代中期张大千最重要的山水巨构之一,显示出盛年大千无可匹敌的笔墨驾驭能力!
款识:青城天仓峰南望寨门味江之图。仿董源笔法为之,时甲申六月既望,同儿辈游归并记,弘丘爰;昔居青城三载,未尝一揽寨门诸胜,顷从縇煌还居上清,彭君袭明力怂恿之,始获一游。断岸裁云,颓峰碍日,秀拔雄奇,咍莫测,隔江山色绵亘自鹿头、熊耳,断堑连冈,起伏变灭,味江缭绕其下,南望目断,不知其极,山川沃壤,襟带形胜,青城名区,殆无过此。烟霞抗志,林薮栖心,慨然有山鹿野麋之志,念烟火事未毕,时复作人间想,山川能说,悚愧何辞?染素抽豪,聊寄永思。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大千。
《青城南望》全作竖幅构图,画中近景,双坡对峙:中间一条小径通向画外,一曳杖高士与童子迎面露出半身,正沿坡而上。左侧坡崖边缘,山路崎岖,坡石上树木劲挺,由此将画面引向中景绵延莽莽的丛林,林间云雾缭绕,山居时隐时现,林木稀疏处,一江潺湲而出,江左断崖耸拔,江右云山逶迤,层层推远,江水蜿蜒曲折,消失在远山陂陀间,彰显出青城的飘渺幽深。全画铺陈直达幅顶,山峦丛树由近及远,依次缩小,而终极于渺茫。画境之阔远幽深,使观者仿佛身临高处,极目远眺苍茫蒙茸的蜀中胜境。此作章法,表现出深远、高远兼具的深阔境界,可谓得江山之助,迥非常人所及。
画中山峦叠嶂,尤其是远山部分,大致是用长披麻皴线条,渲染出苍苔浓密、草木华滋的笔墨效果,加之传统典雅的浅绛、花青设色,所达到的“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沉着而清润”之境,正是董源传派。而远景断崖和近景坡石线条的折转,无疑揉入了北宗笔法。中景的大片林木,则显见石涛血脉,可见画家的善学善化。徐悲鸿谓:“大千潇洒,富于才思……山水能尽南北之变。”知非虚誉!
杜甫诗云:“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青城南望》虽远山部分大致用董源一派的长披麻皴,“笔去琐碎、墨求润泽”,可谓董源传派。但远景断崖与近景坡石,线条折转,无疑揉入北宗笔法。中景的大片林木,则显见石涛血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