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人,都在培养这三种能力
1571022038676727.jpg

有些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优于大多数人的才华和能力,这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人中翘楚。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来了:
优秀的人,那些真正的高手,他们身上都有哪些能力呢?
我认为,有这么三种能力是每一个优秀的人所共同具备的,可以说这是优秀的共性。
而每一个试图成长为更优秀的人,都应该去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

1571021984736441.jpg

01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是非常之大的,有些个体的力量和重要性,也足以大到令人乍舌的地步。
我认识一个企业的高管,在入职之前,他所在的这家公司每年只有百万左右的营收。
但自从他管理以后,整个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业务量也大幅增加,如今一季度的营收就已经高达百万。
团队还是那个团队,人还是那么多人,但因为管理的人不同,结局也大不相同。
实际上,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乃至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这种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战局的例子并不少见。
而这些扭转乾坤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很强的能力,那就是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一件事,有些人总能一眼就看出问题的所在,能讲到点子上,而且他们还能分析地头头是道,最后再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有些人则是发现不了问题,即使有发现,那也是一些不疼不痒的小问题,当然也就更别提分析和解决问题了。
这就是优秀和平庸的差距,也正是这种差距才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很多时候,不能发现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想要真的有所提升和改善,发现问题是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大到团队,小到个体,莫不是如此!

1571022058600716.jpg

02持续学习,不断精进的能力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吴下阿蒙」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当年只是一个学识浅薄的普通将领。
后来在孙权的要求下,吕蒙开始看书学习,才干和谋略大有长进,以至于让鲁肃与其交谈时都大吃一惊。
有句俗语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也就是鲁肃对吕蒙另眼相待的故事。
而在鲁肃临终前,他向孙权举荐吕蒙接替自己,成为东吴的第三任大都督。
优秀的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中翘楚,往往就是因为他们是学习机器,能做到持续学习,不断地自我精进和迭代,一点点地进步和成长,将大多数人甩在身后。
反过来,一些人之所以越混越不好,越走越往后退,最本质的原因,还不是因为无法做到持续学习和成长,以至于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眼界、格局,在方方面面都落后于人。
这就是优秀和平庸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所在。
成功的秘诀,说复杂也没那么复杂,其实就是成长,不断地成长,当你能做到比昨天更好,比身边的人更好,那么你想不成功都难。
我们可以环顾四周,看看那些在职场上光芒万丈的人,有几个不是在背地里慢慢打磨自己,淬炼自己的。
更现实的是,越是站在高位的人,往往越需要持续学习,否则便很容易从高处跌下。
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里,持续学习,不断自我精进,都是每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1571022145732956.jpg

03能扛事儿,自我治愈的能力
一个人能站到高处,确实是优秀的体现,但人这一辈子很长,这也对「优秀」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具备强大的抗击打能力,有很强的自愈能力,能扛事儿,不会轻易被击垮。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商」。
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且竞争尤为激烈的时代,真的太需要这种能力傍身了。
作家余华有句振聋发聩的话:年轻的一辈人里面,优秀的人很多,但能扛事儿的人太少。
对此,是真的深以为然!
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包括一些中年人,论业务能力是很优秀的,论起点那也是很高的,但不少人最终都淹没在了人海里,无法走到更高、更大的舞台。
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内心不够强大,有着一颗玻璃心,经不起挫折和暴击。
这也是真正的强者与庸者之间的差距所在。
遥想当年,楚霸王项羽是何等威风八面,刘邦被他一直压着打,几次死里逃生,但刘邦能扛事儿,再难也能坚持下去,结果他成了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反观项羽,他的败其实和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内心不够强大,皮不糙肉不厚的人,注定是很难真正走得远的。
优秀,从来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高度。
上述这三种能力是每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才华之一,希望你也能拥有这样的才华,走好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