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节气的由来
简介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中国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0日,中国农业博物馆申报的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起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如今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较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5日。
节气日期
  节气 太阳黄经度数 所在公历日期 所在阴历日期* 所分三个气候
  立春 315° 2月3——5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惊蛰 345° 3月5——7日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 0° 3月20——21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15° 4月4——6日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 30° 4月19——21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 45° 5月5——7日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60° 5月20——22日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 75° 6月5——7日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90° 6月21——22日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 105° 7月6——8日 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120° 7月22——24日 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 135°8月7——9日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150° 8月22——24日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 165° 9月7——9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 180° 9月22——24日 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 195° 10月8——9日 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 210° 10月23——24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 225° 11月7——8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240° 11月22——23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
  大雪 255° 12月6——8日 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270° 12月21——23日 (苗历新年)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 285° 1月5——7日 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 300° 1月20——21日 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注:关于24节气的准确日期,请参照该年苗族历法的每月一、十六日,如冬至为苗历新年,2008年冬至为12月21日,但2009年冬至却为12月22日,因为2009年12月21日为苗历十月三十日(苗历除夕),22日才是苗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