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四故乡

写下这个题目,是经过了几番考量的。大家最常见的是第二故乡这个称谓,人们一般把工作或者战斗过的地方称之谓第二故乡,但也或许是因了我的多情,在我的心灵深处又有了第四故乡。


1959年9月,我出生在大同市,正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此间,国家出台政策,压缩城市人口,因为父亲是老党员、老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人回到了老家——原平神山村。我从幼儿、小学、中学,再到毕业务农,在农村生活了16年之久,身上一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黄土味。19783月,我应征入伍,到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服役,当兵4年后,依据政策被安排回大同市工作。


 2018年4月,我被选派参加了扶贫工作队。如果把祖籍作为第一故乡,出生地算作第二故乡,当兵的驻地算作第三故乡的话,那么扶贫驻地——保德县杨家湾镇石洼村——就是我的第四故乡了。


记得进驻村子的那天,早上5点钟我们就坐上汽车从工厂出发了,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才到达了保德县宾馆。短暂的接洽会后,我们又驱车向驻地出发。汽车从县城驶出,约走了2公里就开始爬坡、进入山区乡间小道。一片荒凉,映入眼帘——连绵不绝的沟壑峁粱、稀疏的植被、蜿蜒曲折的小道。汽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不断颠簸,同行者有人开始晕车了,司机师傅只好放缓了速度。

走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驻地——石洼村。

下车后看到的景象着实令我吃惊不小:石洼村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上的偏远小山村,村容村貌不要说和南方的村庄相比,就是和北方的一些村庄比也相差甚远。到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高梁、深沟,只有一些小块田地,挂在贫瘠的陡坡上。这样恶劣的环境,老乡们怎么生存呢?想到此,当我们一行走进用小学教室改建的村委会时,行李未解就急迫的请求村支书和村主任介绍村情。

石洼村共有108户人家、318人,其中贫困户就占了41户、合计102人。听着村两委主干的村情介绍,我的心情越来越感到沉重。乡亲们的生活是如此地艰辛和不易,作为一名下乡扶贫的第一书记兼队长,想着自己肩负的重任,我唯有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尽快地帮乡亲们脱贫。

决心好下事难为。为了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队员们每天进院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访贫问苦,宣传落实政策。刚开始,老乡们常常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我们,总以为我们下来不过是走走过场、作作秀就溜之大吉了,没想到我们能够和他们一起春种秋收,同吃同住同劳动。坐在老乡的炕头上,叨拉着东家长西家短和籽种、化肥、粮价等话题,老乡们渐渐地不再把我们当客人看,开始和我们倾诉他们的酸甜苦辣。当我们走进了乡亲们的内心、融入到山村的生活时,我们对村里的问题也就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针对全村41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我们因户施策,分别制定了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确立了帮扶责任人。比如贫困户张学伍,他有想法、有干劲,也能吃苦,但就是缺少资金,我们就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及时帮他贷款购买了绒山羊42只。有了这些羊,就好像有了致富的种子,不久,他的羊群陆续又繁殖出64只小山羊,仅去年冬天就售卖了16只羊,收入达到了26000多元。有了张学伍这个脱贫致富的典型做榜样,贫困户张矦狗也贷款购买了34只绒山羊,几经繁殖现已存栏已达到76只。就这样,经过几年来的帮扶,41户贫困户的生活渐渐地都有了改观。

村民手里有了钱之后,精神面貌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工作队借机发挥,鼓励村民整修房屋、拓宽道路。昔日黑灯瞎火的街巷路灯点亮了,到处垃圾的院落干净了,入村道路两旁新栽的290株刺柏树成活了,更重要的是,老乡们心里那把快速致富的火点着了。看着小山村一天天的变化,我们心里感到欣慰,老乡们心里感到快意。许多平时沉默寡言的老乡变欢快了,主动找我们聊天,探寻发家致富的门路。我们也真心实意地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寻找各种致富门路。当我们看到村里有许多枣树、而红枣又卖不下一个好价钱,眼看着许多红枣烂掉时,我们就一边帮他们网上销售,一边通过产业帮扶政策帮他们建起了红枣加工坊,一举解决了红枣难题。

久而久之,我们的心和老乡的心贴在了一起。但说实话,我们做得并不够,只是尽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但老乡们非常懂得感恩。他们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给我们派来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送来了好政策和好项目,帮着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共产党比爹娘亲,比儿女孝,爹娘和儿女做不到的事,共产党做到了。”这是乡亲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心声,尽管他们不会说、不会道,但政策倾斜、政策帮扶、政策兜底、项目建设、医疗、养老、教育……,多达200多项的扶贫惠民政策,一件件、一桩桩实实在在的事,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了老乡们的心。

党中央向全世界郑重承诺——我国将在2020年底使全国所有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承诺和壮举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有如此庄严的承诺和坚强的决心。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下乡扶贫工作队队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奋斗呢?

看惯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住惯了高楼大厦,吃惯了炒菜细粮,刚开始下来,我们确实觉得在乡下苦不堪言。丰富的夜生活没有了,就连卫生也没法讲究。好在我是一个从乡下走出来的孩子,是一个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人,对我而言,如何带好这支队伍,为老百姓干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比什么都重要。尽管自己即将退休,心无“仕途”,但一看到这些老乡渴望的眼神,一握到这些老乡粗糙的手掌,我就感到心情无比沉重。这次下乡,好比打了一剂清醒剂,让我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另一面。多么朴实无华的老乡,他们的宽厚、善良,是从喧嚣的环境里找不到的。当我盘腿坐在他们的炕头,和他们无话不谈时,我早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城里人的身份;当我端着他们的饭碗,和他们一起品尝着农家饭的时候,我把自己又变回了农民。

一年多的扶贫工作,让我渐渐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乡亲。山里人的憨厚、实在和吃苦耐劳,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我的心,我为今生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的内心深处,早已把石洼村当成了我的第四故乡。

乡亲们!让我们紧紧地手挽手,一起向着小康的大道奔跑吧!

                 (作者:省国控公司驻保德县杨家湾镇石洼村第一书记兼队长贾福田 写作于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