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和茶道:寄情山水赏花月,宁静致远隐沉毅


  茶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艺而无道,则无精无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心灵感受去体会。

  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可见,茶道比茶艺更注重精神内涵。
明代文徵明《惠山茶会图》

  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等,在品茗中品味人生、参禅悟道、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中国茶道的内核是“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怡”是指中国茶道的独特享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和”是儒教、佛教、道教共通的哲学理念,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和谐之美。

  中国茶道所追求的“和”,乃源于《周易》中的“保和大和”,意思是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二要素构成,要生存发展需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
茶道:茶如人生

  儒家根据“大和“的哲学理念推出“中庸之道”。在儒家思想里,“和”的意义相当丰富,相当于“中”、“度”、“宜”、“当”,意味着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都有表现。泡茶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为中庸之美。待客时,“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为明伦之理;饮茶时,“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为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则“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为俭德之行。

  “静”是中国茶道修身养性、追寻自我的必由途径。只有“静”,才能通过淡淡的茶汤品味人生真谛,才能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才能通过茶道修习来锻炼人格,超越自我。

  “怡”者,乃和悦、愉快之意。如文人学士饮茶,重在“茶之韵”,吟诗作对,寄托情怀,交朋结友。中国人在饮茶时还表现出“随意性”,可寄情于山水之中,可观月赏花。
仿古茶艺展示

  “真”,意味着真理、真性、真诚,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真理”是指在品茶中领悟“道”,实现精神的升华;“真性”是指品茶时表露真正的自我,无拘无束,任由思想海阔天空;“真诚”是指茶人在品茶中坦诚相见,交流感情,沟通思想,互相理解。

  可见,“和、静、怡、真”构成了中国茶道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茶道精神的高度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