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4种情况下学会闭嘴!

 01 

海明威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年学会说话,六十年学会闭嘴。”

我们总以为“会说话”很难,毕竟你说出的话要让所有人喜欢。

其实,“学会说话”一点都不难,它有技巧可言,市场卖的那些说话技巧书比比皆是,大家可以选择一两本好好阅读即可。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做人学会闭嘴才是真的难。

老梁说:“有修养人尤其在众人面前四种情况一定是闭嘴的:展示自我的时候要闭嘴;评价别人的时候要闭嘴;春风得意的时候要闭嘴;涉及隐私的时候一定要闭嘴!”

除了老梁说的这四种情况需要闭嘴之外,生活中需要闭嘴的时候太多。

 02 

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学会闭嘴

有一位儿子,他是个大款。他母亲牙齿全掉了,他开着车带母亲去镶牙。

一进牙科诊所,医生便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

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

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似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

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

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

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花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

正当他们义愤填膺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

“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让她不高兴。”

所以不要随意论断他人,因为你不曾知道事情的真相。

宗萨仁波切说:

“与任何人相处,时间长了肯定都能看出毛病,因为眼睛就是业力专门为我们准备的。

因此,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评判标准来自于自我,而不要轻易评论他人的是非功过。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业力允许你看到的。”

不要轻易地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

所以,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随意指责评价别人,因为未曾真正的经历,就无法体会其中的一切。

学会闭嘴,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学的智慧。

 03 

学会静观其变,不信口开河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

菩萨:可以,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但他始终忍着没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

富翁:求菩萨赐给我美德。磕头,起身,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

穷人: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

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

穷人:菩萨真显灵了。他拿起钱包就走。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

渔民: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

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

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然后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

你们觉得这样很正确吗?

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

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

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

许多事情,该怎样,就怎样。等待它顺其自然的发生,结果会更好。可面对现实的时候,有谁又知道,事物本身该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

静观其变,是一种智慧!

顺其自然,是一种幸福!

闭上嘴是最高的修行!

 04  


请管好自己的嘴:

不要评价别人的好坏,因为他们并不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

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见得比他们更高尚。

不要评价别人的家庭,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

不要评价别人的学问,因为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学问。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学会闭嘴开始。闭嘴并不是教人缄口不语,而是希望人们能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说。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高质量的谈话,少一些无目的和平庸的闲语。

我们花了一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60年来学会闭嘴。

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学会闭嘴,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优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